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2020

隔離孤立的電子學習 — 小學老師的角度

教育科技是一個專業範疇,而 eLearning 是這專業範疇內的一個項目,雖然一般大眾只關注 eLearning,並不太了解教育科技。從來文獻都是硏究教育科技如何協助教與學,eLearning 本身定義卻是流動未定,效能仍有待更多的研究探討。 有幸於疫情期間協助一位小學教師利用 Google Site 建立網上英語自學資源網站,之後該老師所屬小學同一 Form 的英文教師都跟著採用 Google Site 製作相近的英語自學資源網站。老師們根據課程進度,由三月開始每一星期都製作並發放英語電子學習資源網站。網站內容包括該星期的學習目標、配上旁白的簡佈、相關 YouTube 參考錄像、附加趣味參考資料、習作和小測驗。 初初嘗試,老師們遇到很多技術問題。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熟悉課程,卻是製作網上學習的初哥,一系列的技術問題都可以令老師放棄 mission impossible, 例如如何給簡佈配上旁白,變成 mp4 檔案上存到 Google Drive,再內嵌到 Google Site 網頁。對本人而言製作過程是輕而易舉,但對一般老師卻是一堆堆外星程序,困難過上太空,雖然五十年前人類已經上了月球。 撇除一般簡佈加旁白和轉為 mp4 的技術問題(一般老師在此已行人止步),老師遇到最大的難題是資源擋案和網頁分享權限的開放,是的,兩種權限開放是兩種不同的步驟。部分 IT level 初階的教師,要花一段時間才明白如果內嵌 Google Drive 檔案資源到 Google Site 網頁,要首先開放 Google Drive 內可分享資源檔案的權限,再開放 Google Site 網頁的權限,用家才能閱讀到網頁內的分享資源。 一般而言,老師是用自己家中枱頭電腦製作 Google Site 資源網頁,完成後獲得可分享超連結,然後審視網頁超連結是否正常顯示內容,資源檔案是否能夠觀看。老師往往用同一枱頭電腦審視網頁超連結,因為剛剛在 Google Drive 和 Google Site 分享檔案和製作網頁,自然不會出現看不到 Google Drive 分享資源的問題。但當分享 Google Site 網頁超連結給學生時,就收到家長 feedback,為什麼看不到個別簡報、Google Document 等資源,才發現 Google Drive 分享資源的權限未開放。最後他們學懂用 e...

究竟多少次一個人可以轉過頭再扮作什麼都看不見?

認識 Serrini 當然不是因為 “ 蘇菲亞的波霸珍珠奶茶 ” 。數年前聽到 “ Don’t Text Him ”, 已驚訝她的夢幻旋律及浪漫詞句。到看到 “ 若葉之年 ” 的 MV, 不單詞曲攝人,日本生活畫面片斷令人沉醉。之後在 YouTube 再發現她的的古靈精怪歌曲 :   同一 種 米養百 樣 人為什麼養出你這個賤人 我的志願是做個濶太 油尖旺金毛玲 放棄治療   後來發現她畢業於中大英文系,是港大博士生兼助教,兼獨立創作歌手。   怪怪的人,但看了香港電台 “ 時代的紀錄 - 鏗鏘說: Serrini”, 原來世界比這人更奇怪。中學時她給指示不准跑不准跳,乖乖的什麽也不准,變成現今怪怪的什麽也試,你想像不到她偏偏去創造。她的歌曲充满黑色頹廢卻走去幼稚園、教堂開 Concert,  更怪的是走上國内開廣東話演唱會, 唯一 遺憾 是給勸喻不能唱 “ 油尖旺金毛 玲” 和“ 日 沒前” 。 很喜歡港台這節目 “ 時代的紀錄 - 鏗鏘說: Serrini” ,由 Rubber Band 主音 6 號主持,同是香港中文大學畢業,同是歌手,一同坐在聯合書院草地上,重溫多年港台紀錄片,檢視廣東話、流行曲、廢青和香港的無力感。   重溫片段出現有年青黎彼徳、花樣汪明荃、日做夜做迷失生活女侍應和聲沙力竭呼喊人生不滿的 band 友,最後 Serrini 結語 Bob Dylan 的改變,帶出香港人的無力感。 “ 日沒前 ” 是 Serrini 寫出她如何面對這種無力感,另一種方式的參與。   “ 你問我將來點 你問我都唔知 我想代替月亮懲罰你哋 漫步水面 所有置諸不理 儆惡懲奸 全部要死 我想代替葉問懲罰你哋 言辭帶刺不顧忌 末日參加這個不歸的遊戲 ”   很多上一輩人士不滿現今年青人,認為年青人對社會什麼也反對,彷彿要活到他們的年紀才有資格不滿和反對。其實年輕人代表很濶的光譜,有人示威抗議,有人破壞,有人什麼也不參與,自己作曲填詞怪雞地唱出社會的問題。如果這怪人是高學歷博士生,究竟是她怪還是社會出了問題才會有一群不同光譜的怪雞年輕人?   最怪雞的結尾是 6 號和 Serrini 用木結他唱 Bob Dylan 的 “ 吹吹在風中 ” 。     ...

薄荷糖

一套好的電影是不會受時間地域限制,只要是類似時空,就會撩撥受眾內心。 他是一個亂七八糟的男人。1999年南韓金融風暴來臨,這個男人什麼也沒有了。他的股票、他的投資、他的公司全部隨風暴泡湯。老婆跑了,女兒不睬他,他跑到當年畢業後一班同學野餐的地方,鐵路下一片綠油油的草地。竟然碰到舊同學在野餐,亂七八糟的男人走過去唱歌跳舞發狂亂叫,然後走上鐵路說不能再回頭,等待火車撞上來。 一剎那間,朋友叫他三思,他突然想起三日前在醫院重遇初戀情人,二十多年再遇,買了一盒薄荷糖送給彌留之人,初戀情人流淚逝去。 他再想起數年前成立公司,躊躇滿志,兜搭女下屬,然後發現太太與與別人私通。他跑去捉姦,狂打太太與男子。亂七八糟兼非常暴力的男人。 再數年前美滿家庭新居入伙,太太預備美味佳餚款待公司同事,可愛的女兒,趣緻的小狗。小狗在叫,男人突然當著眾人狂打小狗,小女兒呆呆望住。 再數年前,男人原來是警察,捉了學生狂打迫供。狂打到某一刻男人遞高滿是糞便的雙手,往洗手間清冼不了那種味道。之後約會初戀女友,不經意輕擦雙手,初戀女友雙眼柔情,表白傾慕於這雙溫柔的手。女侍應剛巧遞上啤酒,充滿歉意的男人伸手入女侍應裙內,用行動婉拒初戀女友的表白。女侍應成為他後來的太太。 再數年前,男人帶著初戀女友送的一盒薄荷糖服兵役進駐光州,在火車站見到一個趕著回家的少女,貌似初戀女友。男人叫少女快離開,在同僚面前扮開槍,卻失火打死了該少女。 再數年前同學畢業旅行,火車橋下綠油油的草地初戀女友送男人一粒甜在心的薄荷糖。男人隨隨仰臥草地上,眼淚奪眶而出。電影終結在流淚的剎那。 昨天看了李滄東的薄菏糖,甜甜的名字令糾結的思緒墮 入深淵。  參考 https://medium.com/@chingszechuen/ 薄荷糖 - 一個政權 - 如何摧掉一個 - 一代 - 人 -1ffd35037e45

十年大學eLearning經驗啟示中小學eLearning發展: Think out of the box

上次發表“ 範式轉移:  網上學習的迷思 ”   一文已是三月十二日了。原構思繼續寫作相關文章但礙於事忙,和樂觀相信疫情會轉眼煙消雲散,中小學迅速復課,什麼網上教學、 eLearning  都應該變成明白黃花。 原來太天真兼樂觀,轉眼間疫情全球遍地開花,第二波重回香港,袁國勇教授預警可能還有第三波呢!今次再不能樂觀了,復課無期,各中學教師繼續 home office 每日與 Zoom, ppt, mp4, Google classroom, Teams  甚至 Whatspp  奮鬥吧! 畢竟 Zoom, ppt, mp4, Google classroom  和 Teams 是短暫應急的,如要持久的網上授課達至 eLearning 的目的,整個 eLearning  的教學策略是需要重新檢視,以使轉化成為中小學教師網上教學或 eLearning 的長遠策略目標,和政府及學校管理層要落實相關資源調配和必需的教師培訓。 大學發展 eLearning  的先決條件和相關平台的發展軌跡   要發展 eLearning  是需要一個平台去盛載教師所發展的教材,以便可以檢視、反思和修正方便再次使用,省卻教師創建教材的時間和心思。大學 eLearning 平台概括而言上載的資源教材包括:教學指引,教材課前準備、閱後活動、小測驗及評估、和教師學生互動交流討論區。各大學發展 eLearning  已超過十年了,   發展趨勢都是使用 LMS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達至以上所說的目的。 LMS 發展可追溯至 1997 年, Blackboard LMS 面世並瞬間廣為全球大學採用為 eLearning  平台。到 2002 年 Moodle LMS 才進入 eLearning 市場並成為 Blackboard 以外的另類選擇。 2011 年 Canvas  進入市場並逐漸被新的大專教學人員所喜愛。 當然大學是一個學術自由的地方,就算大學提供了一個大學支援的 LMS,  喜歡科技和擁有一定資訊科技能力的教學人員,會自行運用喜愛的平台進行 eLearning 。...

從晚餐的人文精神看香港電視節目

從鏗鏘到頭條,中間欠了什麼 ? 從沒看過一個香港的 documentary 會從多個角度反映一個四人家庭各自性格相冲、包容和彼此互動,眼界大開。首先,香港電視台很少製作一小時 documentary, 亦很少探討父母子女間的互動,就算有,處理手法一是很沉悶,一是誇張煽情。很奇怪,我竟然乖乖看完這一個小時的電視節目。這節目令我認識到︰ 1.     一個年青父親艱苦經營 80 隻流浪貓的貓舍,面對財政壓力賣樓注資,繼而創新發展貓屎再生環保項目,給所有想經營流浪貓貓舍的朋友做了示範,真的很困難呢。 2.     年青母親大學企管高材生,出版社行銷經理。除了默默支持丈夫賣樓創業外,更是青春期大女的繼母、國小兒子的母親和家庭煮婦。如何平衡工作、妻子、繼母和母親的角色,面對困難不比丈夫少。尤其繼女停學、自學和做 part-time ,做父親總是覺得女兒不是,繼母反而處處替繼女說話,支持繼女尋找方向。 3.     青春期女兒高中停學人生失焦,覺得家中是被遺忘的,節目捕捉她後來如何改善與家人關係很是精彩。 4.     小兒子喜歡電玩,愛表達甚至事事與父親爭辯。原來台灣孩子從小能言善辯,頭頭是道,而父母卻不用權威壓止小孩胡言亂語。 5.     看他們一家人的互動,發現父母好尊重子女表達自己的看法,總是用理性分析的方法與子女溝通,香港家庭較少見到,很有趣的互動。 究竟是什麼節目有如此啟發性,是台灣公共電視台製作的《誰來晚餐》 電視節目 ( https://youtu.be/V5Mc_C7ZG20 )。 因為「唐鳯風暴」,無意中看了唐鳯出席一台灣四人家庭晚餐的 YouTube 一 1 小時錄像 (https://m.youtube.com/watch?feature=share&v=wZDyb-q2jL8#menu ) 。看後心情不能平復,原來台灣高官可會出席一個普通家庭的晚餐,無所不談,還製成一小時節目公開播放,為何香港高官那麽害怕群眾呢? 香港電視節目類型路向 撇除香港高官高高在上的問題,令我感慨是...

範式轉移: 網上教學的迷思

一埸世紀疫情,令到香港教育界面臨另一次範式轉移 (Paradigm shift) 。 教育界上一次範式轉移,是大約 2000 年的資訊科技革命,香港政府撥出大量資源替中小學添置 server 系統,建立電腦室和加設 IT 技術員管理 Server 和電腦室。但範式轉移只是令到 PowerPoint 教學普及化,和隨著科技普及而建立的校園電視台,科技教學相關的教學法卻沒有深入探討。隨後撥款用完,加上中小學面對公開考試排名的壓力,範式轉移亦歸於平淡,可喜是班房添置了投影機、電腦、電子白板等科技,埋下了全面提升老師和學生資訊科技能力的種子,和孕育了科技輔助面對面教學的習慣。總結第一次範式轉移經驗,資訊科技滲入班房擔當了輔助的角色,教師面對面授課仍然是主導。 二十年後的今日,因為世紀疫情,二月開始中小學停課,為免學生追不上課程進度,各學校紛紛推行所謂 “ eLearning ” , 香港教育界進入第二次範式轉移。 這個範式轉移是突然出現,殺了學校管理層和教師一個措手不及。 面對新形勢,教師累積了多年專業訓練,引以為傲的面對面課堂授課專業,變成無可發揮此路不通的方法。積聚了二十多年的科技輔助面對面教學的 模式 ,變成教師學生不能面對面溝通的局面,無可選擇下唯有運用資訊科技遙距授課。但很多人卻形容這種方法為 e L earning 。 為何運用資訊科技遙距授課不是 e L earning 呢 ? e Learning 可說是本世紀最讓人混亂的詞語。任何人只要放一些資料上網,就聲稱規劃落實了 eLearning 。最近停課的日子,由教育局到學校都建議老師進行 eLearning, 令到學生停課不停學。 回顧 eLearning 的文獻,經常出現的句子包括 “Learning beyond classroom” “Learning anytime anywhere” 以上句子,基本假設學生有學習動機,不用受困於固定上課時間和地點,運用科技自主學習,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 所謂 eLearning, 其實是通過資訊科技讓學生學習,香港過往十年都是中庸之道混合科技輔助面對面授課,稱之 blended mode 或 blended learning 。鐘擺一邊是完全面對面班房授課,另一邊是完全在線網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