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September 2, 2018

二三四五代華人: 呂大樂、沈旭暉、龍應台和飛利普

2018 年春夏之間交替閱讀〈四代香港人〉及〈第四代香港人〉兩本書,反思這一代香港人好像有點明日黃花,但現今九十後及九十之後年青人面對的困局,原來都是有跡可尋。初稿寫了逾 三 月,仍有想不通的地方,存放在 iPad 備忘錄內變成記憶體,直到最近看龍應台的〈天長地久〉,重新勾起將記憶體變成發放文章的衝動。 80 後名稱的出現,可追溯到年青人菜園村反高鐵。當時所謂 80 後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緣於年青人反建制而出現,泛指 80 年代之後出世敢於發聲的一代。之後較為有系統有關幾代香港人的論述,首推香港教育大學呂大樂教授所寫的〈四代香港人〉。 〈四代香港人〉一書,論述了四代香港人的世代變化,留下伏缐預言今日 90 後的困局、暗湧和所謂的註定失敗。因為不是學術論文,全書沒有運用科硏支持論述,呂大樂利用獨到分析力,嚴謹的社會學理論架構,將四代香港人的成長經歷和香港戰後經濟發展由一窮二白到黃金歲月至經濟滑落緊緊扣在一起。 所謂第一代香港人,呂大樂泛指 1946 年前出世的一代,是戰後從無到有,真正白手興家的香港本土或從內地走難到香港掙扎求存的一群。他們經歷戰亂飢荒,卻打不死餓不死,默默工作捱到兒女成群。災難幸存者形成強烈信念,為了家人只要努力打拼就捱得過去。 1946  年至 1965 年出生的是所謂戰後嬰兒期的第二代香港人。由於第一代經歷戰亂相信人多好辨事,自自然然就兒女成群,造就這第二代人多勢眾。戰後香港社會資源貧乏,第二代見證父母一窮二白養大一家人,適逢成長期進入 80 年代香港黃金年代,處處機會,只要努力就飛黃騰達。第二代承接第一代強烈信念只要努力就會成功,並不斷提醒下一代相信努力必定成功。由於第二代太成功,呂大樂結語世代交替並不自然出現,反而第二代繼續佔據各行業領導位置不肯退下來,同時卻不滿下一代未能接上。 1966 年至 1975 年出世是為第三代香港人,因為第二代人多勢眾兼太成功,這一代受家庭計劃兩個夠哂數的推廣人數減少。第三代的成長享受 80 年代物質豐盛,空前良好的成長空間,包括更多的大學學位,反而令到大學畢業普遍化。他們一方面承受父母信念只要努力就會成功,另一方面畢業後面對經濟政局從盛世滑落,職場機會減少了,加倍努力也未必得到豐盛回報,加上第二代不願退下,第三代普遍認為制度不公平,社會機會減少,開始懷疑〈努力必會成功〉的信念。 1976 至 1997 年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