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April 19, 2020

十年大學eLearning經驗啟示中小學eLearning發展: Think out of the box

上次發表“ 範式轉移:  網上學習的迷思 ”   一文已是三月十二日了。原構思繼續寫作相關文章但礙於事忙,和樂觀相信疫情會轉眼煙消雲散,中小學迅速復課,什麼網上教學、 eLearning  都應該變成明白黃花。 原來太天真兼樂觀,轉眼間疫情全球遍地開花,第二波重回香港,袁國勇教授預警可能還有第三波呢!今次再不能樂觀了,復課無期,各中學教師繼續 home office 每日與 Zoom, ppt, mp4, Google classroom, Teams  甚至 Whatspp  奮鬥吧! 畢竟 Zoom, ppt, mp4, Google classroom  和 Teams 是短暫應急的,如要持久的網上授課達至 eLearning 的目的,整個 eLearning  的教學策略是需要重新檢視,以使轉化成為中小學教師網上教學或 eLearning 的長遠策略目標,和政府及學校管理層要落實相關資源調配和必需的教師培訓。 大學發展 eLearning  的先決條件和相關平台的發展軌跡   要發展 eLearning  是需要一個平台去盛載教師所發展的教材,以便可以檢視、反思和修正方便再次使用,省卻教師創建教材的時間和心思。大學 eLearning 平台概括而言上載的資源教材包括:教學指引,教材課前準備、閱後活動、小測驗及評估、和教師學生互動交流討論區。各大學發展 eLearning  已超過十年了,   發展趨勢都是使用 LMS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達至以上所說的目的。 LMS 發展可追溯至 1997 年, Blackboard LMS 面世並瞬間廣為全球大學採用為 eLearning  平台。到 2002 年 Moodle LMS 才進入 eLearning 市場並成為 Blackboard 以外的另類選擇。 2011 年 Canvas  進入市場並逐漸被新的大專教學人員所喜愛。 當然大學是一個學術自由的地方,就算大學提供了一個大學支援的 LMS,  喜歡科技和擁有一定資訊科技能力的教學人員,會自行運用喜愛的平台進行 eLearning 。現況是 Blackboard, Moodle 和 Canvas 各有使用者,同時個别教員會使用 cloud-based 或手機 apps 的 Google C

從晚餐的人文精神看香港電視節目

從鏗鏘到頭條,中間欠了什麼 ? 從沒看過一個香港的 documentary 會從多個角度反映一個四人家庭各自性格相冲、包容和彼此互動,眼界大開。首先,香港電視台很少製作一小時 documentary, 亦很少探討父母子女間的互動,就算有,處理手法一是很沉悶,一是誇張煽情。很奇怪,我竟然乖乖看完這一個小時的電視節目。這節目令我認識到︰ 1.     一個年青父親艱苦經營 80 隻流浪貓的貓舍,面對財政壓力賣樓注資,繼而創新發展貓屎再生環保項目,給所有想經營流浪貓貓舍的朋友做了示範,真的很困難呢。 2.     年青母親大學企管高材生,出版社行銷經理。除了默默支持丈夫賣樓創業外,更是青春期大女的繼母、國小兒子的母親和家庭煮婦。如何平衡工作、妻子、繼母和母親的角色,面對困難不比丈夫少。尤其繼女停學、自學和做 part-time ,做父親總是覺得女兒不是,繼母反而處處替繼女說話,支持繼女尋找方向。 3.     青春期女兒高中停學人生失焦,覺得家中是被遺忘的,節目捕捉她後來如何改善與家人關係很是精彩。 4.     小兒子喜歡電玩,愛表達甚至事事與父親爭辯。原來台灣孩子從小能言善辯,頭頭是道,而父母卻不用權威壓止小孩胡言亂語。 5.     看他們一家人的互動,發現父母好尊重子女表達自己的看法,總是用理性分析的方法與子女溝通,香港家庭較少見到,很有趣的互動。 究竟是什麼節目有如此啟發性,是台灣公共電視台製作的《誰來晚餐》 電視節目 ( https://youtu.be/V5Mc_C7ZG20 )。 因為「唐鳯風暴」,無意中看了唐鳯出席一台灣四人家庭晚餐的 YouTube 一 1 小時錄像 (https://m.youtube.com/watch?feature=share&v=wZDyb-q2jL8#menu ) 。看後心情不能平復,原來台灣高官可會出席一個普通家庭的晚餐,無所不談,還製成一小時節目公開播放,為何香港高官那麽害怕群眾呢? 香港電視節目類型路向 撇除香港高官高高在上的問題,令我感慨是香港電視台從沒有製作類似節目反映家庭互動的問題,就算有,一是嚴肅得令人發悶,一是嘻笑怒駡營造煽情,欠缺寬容反思。 問題纏繞,反覆思量,貿貿然將自己的看法告訴港台電視部一位多年朋友兼製作人。竟

範式轉移: 網上教學的迷思

一埸世紀疫情,令到香港教育界面臨另一次範式轉移 (Paradigm shift) 。 教育界上一次範式轉移,是大約 2000 年的資訊科技革命,香港政府撥出大量資源替中小學添置 server 系統,建立電腦室和加設 IT 技術員管理 Server 和電腦室。但範式轉移只是令到 PowerPoint 教學普及化,和隨著科技普及而建立的校園電視台,科技教學相關的教學法卻沒有深入探討。隨後撥款用完,加上中小學面對公開考試排名的壓力,範式轉移亦歸於平淡,可喜是班房添置了投影機、電腦、電子白板等科技,埋下了全面提升老師和學生資訊科技能力的種子,和孕育了科技輔助面對面教學的習慣。總結第一次範式轉移經驗,資訊科技滲入班房擔當了輔助的角色,教師面對面授課仍然是主導。 二十年後的今日,因為世紀疫情,二月開始中小學停課,為免學生追不上課程進度,各學校紛紛推行所謂 “ eLearning ” , 香港教育界進入第二次範式轉移。 這個範式轉移是突然出現,殺了學校管理層和教師一個措手不及。 面對新形勢,教師累積了多年專業訓練,引以為傲的面對面課堂授課專業,變成無可發揮此路不通的方法。積聚了二十多年的科技輔助面對面教學的 模式 ,變成教師學生不能面對面溝通的局面,無可選擇下唯有運用資訊科技遙距授課。但很多人卻形容這種方法為 e L earning 。 為何運用資訊科技遙距授課不是 e L earning 呢 ? e Learning 可說是本世紀最讓人混亂的詞語。任何人只要放一些資料上網,就聲稱規劃落實了 eLearning 。最近停課的日子,由教育局到學校都建議老師進行 eLearning, 令到學生停課不停學。 回顧 eLearning 的文獻,經常出現的句子包括 “Learning beyond classroom” “Learning anytime anywhere” 以上句子,基本假設學生有學習動機,不用受困於固定上課時間和地點,運用科技自主學習,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 所謂 eLearning, 其實是通過資訊科技讓學生學習,香港過往十年都是中庸之道混合科技輔助面對面授課,稱之 blended mode 或 blended learning 。鐘擺一邊是完全面對面班房授課,另一邊是完全在線網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