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the label learning

十年大學eLearning經驗啟示中小學eLearning發展: Think out of the box

上次發表“ 範式轉移:  網上學習的迷思 ”   一文已是三月十二日了。原構思繼續寫作相關文章但礙於事忙,和樂觀相信疫情會轉眼煙消雲散,中小學迅速復課,什麼網上教學、 eLearning  都應該變成明白黃花。 原來太天真兼樂觀,轉眼間疫情全球遍地開花,第二波重回香港,袁國勇教授預警可能還有第三波呢!今次再不能樂觀了,復課無期,各中學教師繼續 home office 每日與 Zoom, ppt, mp4, Google classroom, Teams  甚至 Whatspp  奮鬥吧! 畢竟 Zoom, ppt, mp4, Google classroom  和 Teams 是短暫應急的,如要持久的網上授課達至 eLearning 的目的,整個 eLearning  的教學策略是需要重新檢視,以使轉化成為中小學教師網上教學或 eLearning 的長遠策略目標,和政府及學校管理層要落實相關資源調配和必需的教師培訓。 大學發展 eLearning  的先決條件和相關平台的發展軌跡   要發展 eLearning  是需要一個平台去盛載教師所發展的教材,以便可以檢視、反思和修正方便再次使用,省卻教師創建教材的時間和心思。大學 eLearning 平台概括而言上載的資源教材包括:教學指引,教材課前準備、閱後活動、小測驗及評估、和教師學生互動交流討論區。各大學發展 eLearning  已超過十年了,   發展趨勢都是使用 LMS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達至以上所說的目的。 LMS 發展可追溯至 1997 年, Blackboard LMS 面世並瞬間廣為全球大學採用為 eLearning  平台。到 2002 年 Moodle LMS 才進入 eLearning 市場並成為 Blackboard 以外的另類選擇。 2011 年 Canvas  進入市場並逐漸被新的大專教學人員所喜愛。 當然大學是一個學術自由的地方,就算大學提供了一個大學支援的 LMS,  喜歡科技和擁有一定資訊科技能力的教學人員,會自行運用喜愛的平台進行 eLearning 。...

範式轉移: 網上教學的迷思

一埸世紀疫情,令到香港教育界面臨另一次範式轉移 (Paradigm shift) 。 教育界上一次範式轉移,是大約 2000 年的資訊科技革命,香港政府撥出大量資源替中小學添置 server 系統,建立電腦室和加設 IT 技術員管理 Server 和電腦室。但範式轉移只是令到 PowerPoint 教學普及化,和隨著科技普及而建立的校園電視台,科技教學相關的教學法卻沒有深入探討。隨後撥款用完,加上中小學面對公開考試排名的壓力,範式轉移亦歸於平淡,可喜是班房添置了投影機、電腦、電子白板等科技,埋下了全面提升老師和學生資訊科技能力的種子,和孕育了科技輔助面對面教學的習慣。總結第一次範式轉移經驗,資訊科技滲入班房擔當了輔助的角色,教師面對面授課仍然是主導。 二十年後的今日,因為世紀疫情,二月開始中小學停課,為免學生追不上課程進度,各學校紛紛推行所謂 “ eLearning ” , 香港教育界進入第二次範式轉移。 這個範式轉移是突然出現,殺了學校管理層和教師一個措手不及。 面對新形勢,教師累積了多年專業訓練,引以為傲的面對面課堂授課專業,變成無可發揮此路不通的方法。積聚了二十多年的科技輔助面對面教學的 模式 ,變成教師學生不能面對面溝通的局面,無可選擇下唯有運用資訊科技遙距授課。但很多人卻形容這種方法為 e L earning 。 為何運用資訊科技遙距授課不是 e L earning 呢 ? e Learning 可說是本世紀最讓人混亂的詞語。任何人只要放一些資料上網,就聲稱規劃落實了 eLearning 。最近停課的日子,由教育局到學校都建議老師進行 eLearning, 令到學生停課不停學。 回顧 eLearning 的文獻,經常出現的句子包括 “Learning beyond classroom” “Learning anytime anywhere” 以上句子,基本假設學生有學習動機,不用受困於固定上課時間和地點,運用科技自主學習,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 所謂 eLearning, 其實是通過資訊科技讓學生學習,香港過往十年都是中庸之道混合科技輔助面對面授課,稱之 blended mode 或 blended learning 。鐘擺一邊是完全面對面班房授課,另一邊是完全在線網上學習。...

Multimodality shifts new definiton of literacies and learning

Jewitt (2008) has made it very clear that multimodality has redefined the concept of literacies and learning. In traditional classrooms, literacy refers to learning with written mode. Students learn from verbal teaching, text books and express themselves in verbal presentation and written examination. Language is the major mode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udent learning is conducted by 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written examination. Literacy is defined as the competency to express oneself knowledge in language (Jewitt, 2008). Shifting to the ICT world, the context has been changed. Students are not limited to express themselves in traditional language mode (Kress & van Leeuwen, 2006; Yue & Yuen, 2005). Nowadays students are called digital natives (Prensky, 2001) as they are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producing visual and media artefacts out of their school lives (Burn & Durran, 2007; Jenkins, 2006; Kress & van Leeuwen, 2006). Kress & van Leeuwen (2001) named the new w...